古诗《画鸭》的原文及赏析
一、原文
画鸭
唐·子兰
画鸭唤春吾出城,玉鞭斜袅春芒轻。
双双舞蝶初绕树,片片轻鸥下背亭。
艳歌袅袅纤纤动,迎马青旗红酒盈。
日高归去愁颜在,犹倩僧中半日醒。
二、赏析
此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子兰的作品,描绘了他春天出城赏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画鸭、舞蝶、轻鸥、艳歌等元素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春天的画卷。
首句“画鸭唤春吾出城”直接点题,以“画鸭”为引子,引出诗人出城的行动。“画鸭”在这里既指画中的鸭子,也暗指春天的到来,鸭子开始活跃。诗人以“吾出城”的行动,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玉鞭斜袅春芒轻”则是对诗人出城时的情景的描绘。玉鞭斜袅,形象地描绘了马鞭的轻盈,而“春芒轻”则暗示了春天的柔和和生机。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出城的情景,也暗含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双双舞蝶初绕树,片片轻鸥下背亭”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双双舞蝶和片片轻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诗人用“初绕树”和“下背亭”两个动词,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艳歌袅袅纤纤动,迎马青旗红酒盈”则描绘了诗人在赏春过程中的感受。艳歌袅袅,形象地描绘了歌声的悠扬,而“迎马青旗红酒盈”则暗示了诗人在赏春过程中的欢乐和惬意。青旗、红酒等元素,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最后一句“日高归去愁颜在,犹倩僧中半日醒”则表达了诗人在赏春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尽管诗人在赏春过程中感到欢乐和惬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感到忧愁和疲惫。于是,他选择了在寺庙中休息,试图在半日的宁静中找回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表达,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春天的画卷。诗中的每一个元素,无论是画中的鸭子、舞动的蝴蝶、轻盈的鸥鸟,还是悠扬的歌声、迎马的青旗、盈满的红酒,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使得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而诗人在赏春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也让人深感共鸣,仿佛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喜悦、忧愁和疲惫。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也值得称赞。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动词,使得画面更加鲜明和生动。同时,诗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节奏感。
最后,这首诗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尽管时间在推移,季节在变化,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却从未改变。这种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也让人深感共鸣,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生动的春天赞歌,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画鸭春景:诗人子兰的春天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