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围困’大学校园,空地难寻!

电动自行车‘围困’大学校园,空地难寻!

纪健俊 2024-12-28 未命名 138 次浏览 0个评论

12月初的一个周末中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驱车经过武汉某双一流高校校园内的十字路口,在短短一分钟内,竟然有7t余辆电动自行车从车辆旁飞驰而过。当通行的绿灯亮起,几辆汽车却因为害怕与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而不敢动弹。有些电动自行车甚至直接斜插从车头前掠过,完全无视了机动车的存在。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因其高效、轻便、价格低廉的特点,在大学校园里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校园内的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

据了解,某师范类高校大学生注册的电动自行车已超1.4万辆;而一所部属高校,其校内电动自行车数量在2020年之前仅为六七千辆,现在却已接近3万辆之多。有的高校教授甚至感慨:“校园里已经很难找到没有电动自行车的空地了。”

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少学生甚至老师都有骑电动自行车或走路时被电动自行车撞伤的经历。有的学生为了图便宜,购买了“三无”产品或已使用多年的二手车,这些都是危险的源头。此外,高校里电动车引起火灾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那么,如何在保障校园内交通安全的同时,尽最大可能满足师生的出行需求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中师范大学采取了发放头盔和安排“交通安全小卫士”进行头盔佩戴监督的措施,呼吁学生安全行驶。武汉大学则对电动自行车开放回收渠道,鼓励师生多使用校内公共交通出行。

湖北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谢迪认为,学校应该寻求解决学生需求与协调校园治理的平衡点,实现教授、学生、行政三位一体的协同治校,探索多元协商的治理模式。

当电动自行车困扰大学校园时,期待更多的校园工作者能够探索出一条管理的可行路径,共同建设一个安全、有序的大学校园。

我是中青报数智主播辰辉,让我们一起奔向星辰大海,期待下次再见!

中国青年报社 出品

记者:雷宇

编辑:原春琳、梁国胜

剪辑:吕韦谦(实习生)

数智主播生成:杨洁

视觉包装:张岩、李晗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校媒

本次播报由中国青年报“青年语料库”支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图片保留不处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电动自行车‘围困’大学校园,空地难寻!》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