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报告,揭示了村庄规划中的乱象。自然资源部已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对偏离实际的村庄规划进行核实整改,强调村庄规划编制不应追求“齐步走”“一刀切”。
村庄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环境和居住条件,促进产业发展,保护乡村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为乡村振兴助力。然而,在各地掀起的编制村庄规划的浪潮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将村庄规划视为政绩工程,不顾实际情况,要么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要么只求“有规划”之名,不关心规划内容是否实用。规划设计公司也迎合这种心态,提交七拼八凑的“规划”以套取费用。此外,有的地方通过村庄规划为城市发展提供用地指标,甚至在农村大建“特色小镇”名义的房地产项目,完全与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脱节。
村庄规划乱象的另一表现是领导拍脑袋定规划。不同领导提出不同的想法,导致村庄发展目标频繁变更,新领导上任后往往推翻旧规划,造成资源浪费和规划混乱。
值得注意的是,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和镇必须制定规划,而乡和村庄仅在特定区域需要规划。在人口迁移、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下,一些村庄人口逐渐减少,甚至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消亡。这样的村庄是否有必要制定单独的规划,值得深思。
村庄的规划过于细致可能限制其自由发展空间,束缚未来发展。与城市的土地国有不同,村庄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有权选择种植的作物和建设的房子。过于细致的规划可能侵犯农民的决策权。
当然,我们并非完全否定村庄规划。高水平的设计师、规划师能够制定出贴合当地实际、高质量的村庄规划,发挥本地特色资源,让乡村发展出彩。但在当前的村庄规划热潮中,确实存在大量粗制滥造的规划,这些规划往往复制剽窃,千篇一律,甚至只是从电商网站上购买的规划模板稍作修改。
因此,村庄规划必须贴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由当地居民主导规划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确保村庄规划真正为乡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村庄规划编制需严防分肥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