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中,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常被误读但充满深意的汉字——“葺”。或许你曾在某些场合听到或读到过“一日必葺”这样的句子,但你是否真的了解这个“葺”字的正确读音及其背后的含义呢?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汉字探索之旅吧。
基本信息:
“葺”字的正确读音是qì,与常见的“气”字同音。在汉字结构上,“葺”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形声字,上部为“艹”(草字头),表示与植物或覆盖物有关;下部则是“揖”的右半部分。本义指用茅草覆盖屋顶。
不同的含义和应用:
“葺”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和应用。让我们逐一解析:
- 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这是“葺”字最原始也是最直观的含义。在古代,人们常用茅草等材料来覆盖屋顶,因此“葺”字常用来表示修补或加盖屋顶的动作。如“修葺”一词,就是指对房屋进行修补和装饰,使其焕然一新。
- 累积,重叠:除了指修补房屋外,“葺”字还可以表示累积、重叠的意思。如“葺袭”一词,就是指重叠、累积。
- 修饰:在某些语境下,“葺”字还可以表示修饰的意思。如“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这里的“葺”就是指修饰、润色。
- 整理;整治:“葺”字还可以表示整理、整治的意思。如“葺治”一词,就是指治理、整治;“葺理”一词,也是指整治。
- 通“缉”,搜捕:在一些古文中,“葺”字还可以通“缉”,表示搜捕的意思。如“葺捕”一词,就是指缉捕。
《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等古代字典中,对“葺”字的解释也基本涵盖了上述含义。这些字典不仅记录了字的读音和字形,还详细解释了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含义,为我们深入理解汉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 《九歌·湘夫人》:“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意思是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葺:编草盖房子。盖:指屋顶。
- 《子产坏晋馆垣》:“以敝邑之为盟主,缮完葺墙,以待宾客。”意思是由于敝国是诸侯的盟主,修建馆会围墙,是用来接待宾客。葺:用草盖墙。
- 宋·苏轼《超然台记》:“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葺(qì):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
- 《楚辞·悲回风》:“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意思是:小鱼通过修饰鳞片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蛟龙却选择隐藏身上的彩文。葺(qì):重叠;累积,修饰。
结语:
通过今天的探讨,我们不仅了解了“葺”字的正确读音和字形结构,还深入剖析了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应用。从用茅草覆盖屋顶到修补房屋,从累积重叠到修饰整治,“葺”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汉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天华康,本文标题:《一日必葺中的葺该怎么读?是何意思?》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